更新时间:2025-10-31 04:04:16
小说家原以为文字一旦写下,便成死物。但斯宾诺莎的神在费希特看来只是客观的主体,自我意识并没有在实体中获得现实性。自我意识和规范性实体的对立,让自我意识想要吞并实体(笔下的人物反抗其创作者,反抗自己的既定“本质”)在这个意义上,初步的剧情走向是合适的。
结果空文发现“神”不过另一个自我意识,与自己别无二致。这里的处理也不错,但后面就开始和稀泥:精神信念穿越平行宇宙,以庸俗辩证法去讲作者和故事人物的绝对同一性,二人携手杀死故事中邪恶的赤发鬼。
这一处理的问题在于,其一赤发鬼死后,作者所属的作家群体的现实的创作困境本身并没有得到解决(创作仍跟着资本逻辑走,欺诈仍存在)。应该进入矛盾的下一环节,去讲对“神界”中资本逻辑的超越。其二,正如这句台词所说,“你还想操纵我的命运,我英雄赤发,今日必诛邪魔!”赤发同样是个需要自我肯定的自我意识,用故事里的其他人物和作者一起杀死赤发,否定赤发的自私和贪欲,上升为为生灵战斗。这仅仅回到了用作者这一虚假的“实体”吞并了人物的自我意识,本应鲜活的矛盾体系陷入了保守僵死。私认为,结局换为你死我活的斗争和奴役中主奴关系的颠倒会更合适。 因此,《刺杀小说家》是一次失败的反本质主义尝试,本可以更深入探讨作者与笔下人物的复杂张力,却止步于“人性”“为苍生”这样抽象无内容的普遍本质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《叔嫂不是标签,是叙事的推动力》
下一篇:看完整理
十二封信和唐亦尋,走不出的九月
暴风眼中的共生与觉醒
4年后再看《新·福音戰士 劇場版 終》 :谢谢你曾来过我的世界
观后随笔
李莲花不需要可怜。
有触动,有惊喜,也有一点吐槽
论如何在虚拟作品之外获取与其之中一样的庇护
Debris Documentar (2012)
宁受万箭穿心,不斩心中之道
身处台风眼的女性们
从王权富贵的寻心问道之旅,看人的三次觉醒。我们能从王权富贵的强者叙事中学到什么?
这场因父亲病危仓促开启的家庭重逢,终究成了一场穿越几十年误解、直面两代人伤痕的和解跋涉。
第一次看剧看到迷茫,虚脱...
杜琪峰倾注灵魂的情怀之作!华语类型片的最高标准!
先看完韩版再来补看法国原版
亲子关系
勉强能看,超出我对国产惊悚片的预期
时间的灰烬
想要认识爱情,你得看看《春逝》
同为华夏人,该骂就得骂!
